我只是一名记者
□刘韧
我在《知识英雄》中写了50个人,写的人多,不免会有朋友对我讲:“你这个人写得不错,那个人写得欠点火候;程天纵、谢克人写得最好,某某写得最差。”如此等等,对于这些话我都没太往心里去,我以为写得好,那是因为被写的人风采照人;写得不好,那是因为被写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好写(至于为什么非要去写没什么可写的人,这个问题有时候不是一个记者能够左右的问题),所以,写得好写得差都和我没有太多关系。这样说,绝不是在为自己有限的能力推卸责任。
我只是一名记者,我的责任和义务只能是认真对待每一个要写的人,要写的事,不懈怠,不马虎,倾尽我所有的表达方式和采访写作技巧,但我不能保证所写出的人物篇篇光彩照人,给人以启发。支撑人物传记水平高低是被采访人的思想,而对于被采访人水平的高低,我一个记者是无能为力的。
《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采访过程中最让我生气的是,公司的公关小姐看了征求意见稿后,要求把他们公司的总裁形象塑造的再高大些,有时候,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对他们说:“你们看怎样能再‘高大些’就增加哪些内容”这些人也不知道该增加什么内容,就反问我:“你们当记者还不知道该怎样上纲上线地拔高一个人?”
我只是一名记者,我只会记录事实,有时候也做些锦上添花的事,但凭空的吹捧不要说像我等木讷的人不擅长,就连职业的公关公司对此恐怕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知识英雄》体现的是被写人的思想,作者没有什么思想,所以,看《知识英雄》读者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中国IT产业中谁最有思想,有魅力,谁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
前些天,应《信息产业报》邀请和几个关心IT的哲学学者以及文化名人探讨IT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很佩服他们的理论和见解,但我不敢发言。
我只是一名记者,我的任务和职责只是记录下当今IT领域最有见地的思想,以便更多的人知晓,至于我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深刻见解,否则,我现在不会还做记者。
我所有的能力只表现在力争使我的记录成为所有记录中最好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其实并不容易,人和人面对面的思想沟通,能把70%的原意传达给对方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通过记者辗转写在纸上让人理解,50%原意的传达也是很高的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准确地说出了语言的无能。所以,作为一名记者在表达方面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一个优秀的记者有余地把一名平庸的记者甩得很远。记录是一门大学问,我这辈子都学不完,我永远不会以自己主要是一名记录员而感到羞愧。
方兴东博士把IT媒体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1、新闻时代;2、分析时代;3、洞察时代。
他说现在的IT媒体应该从新闻时代向分析时代过渡,或许方博士已经进入了分析时代,但在目前IT媒体浮躁的心态下,我感觉现在强调分析时代还为时尚早,我的理由是:我的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伪分析文章。
我们只是记者,我们没有太多思想,我们不可以站在整个业界的高度高瞻远瞩、指点江山、挥持方遒;我们只是记者,我们不在IT产业的第一线,对产业的运作并没有切身的感触,没有IT生活的我们不可能写出所谓新闻背后的新闻。
历史上被人记住的思想家很少,被人记住的文学家很多,原因是文学家主要是在记录,记录有时候并不比思考缺少价值。
我相信在1998年9月11日星期五的时候谁也会有兴趣去读1995年以前在IT报纸上发表的评论,如果当作笑话看,可能还可以,因为用今天的眼光看那个时候的思考可能会哑然失笑,但再过几年回头看现在,那时肯定也纳闷现在的评论为什么会如此地肤浅幼稚。
我只愿意做一名记者,我当前的任务就是写两本书,一本已经完成了就是《知识英雄棗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一本即将开始写。我设想用《知识英雄》以IT人物为主线,用《企业方法》以IT企业为主线,来描述中国IT产业20世纪末的基本状态,供思想家去思考,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过去的资料。我希望我的书在5年以后还有人看,这是我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