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

张兆东经营

张兆东张兆东,方正集团总裁,方正(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研究员,1949年12月22日生于浙江省临海市。

1968年5月~1973年9月,在内蒙兵团插队;

1973年9月~1977年2月,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

1977年2月~1987年7月,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任教;

1987年7月至今,在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工作;

1995年,被国家教委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世人皆知是求伯君开发了方正Super汉卡,并且喜欢沿着求伯君那段传奇与演义做自己 的梦,比如,雷军当年加入“金山”想的就是:“金山”能培养出一个求伯君,就能培养出 第二个。

  但很少有人知道,方正Super汉卡到底是在谁的手上挣了一个多亿?又是用什么方法做 的市场,让方正Super汉卡在巨人、王码汉卡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占到整个汉卡市 场55%的份额。

  这段营销故事同样很值得回味,这个故事的主角张兆东也很值得研究。因为如果说方正 Super汉卡的开发成功成就了求伯君的传奇故事,那么,方正Super汉卡的经营成功则为张兆 东后来成为方正总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张兆东被任命为方正汉卡事业部主任的时候,张玉峰给他下的任务是当年销售 1万套汉卡。在此之前方正已经经营了两年汉卡,两年加在一起的销量也不超过1万套,而且 ,此时巨人、王码汉卡也都冒了出来,并且势头很猛。

  尽管张兆东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有些愁眉不展,但他无论是在接受任务时,还是在完成 任务后,都没有问张玉峰是基于何种理由要求他当年就销售1万套汉卡。

  因为,早在两年之前,方正只有两三个人在小打小闹地经营金山汉卡的时候,张兆东就 说过:“汉卡这个产品比起出版系统来虽然不起眼,一块一两千元,但是如果我们一年能卖 1万套,我们就多了一万个用户,多了一万个用户的影响,而且汉卡的利润也很好,是不是 该重视一点做?”但当时的总经理并没有把张兆东的话太当回事,虽然,“张玉峰是力主汉 卡开发的,在汉卡问题上和总经理意见分歧,所以他也不便多说什么。”现在经过一番曲折 后,方正汉卡部终于成立,张兆东很清楚“前面的矛盾”,很清楚做不好“会对不起很多人 ”。

  张兆东是方正汉卡部的主任,在方正与金山的合资公司里是副总经理,求伯君是总经理 。因此,张兆东首先面临的是和求伯君怎样沟通的问题,“不能说一开始我就和求伯君沟通 得很好。”因为张兆东总是要从经营的角度出发,严厉地指出产品存在的问题,详尽阐述产 品缺陷给经营造成了哪些难度,并要求伯君在限定的时间内保证修改好。“我们经常吵,但 后来不吵了,我比较能理解求伯君了,能理解到他的难处,能理解要求他那样做他做不到。 合作只能是协调和磨合。”

  汉卡是方正所做的第一个大众化产品,它和方正以前主做的出版系统不大一样。方正出 版系统基本上是按做项目的方式做,走的是直销;而做汉卡则必须做出量,必须走分销 。

让人家钻空子

  那么,怎样做分销渠道?张兆东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让人家钻空子”。张兆东制定完代 理政策,即使发现政策有毛病,但如果这个漏洞无碍大局,就不会去改。“我的观点是让人家钻空子。只要这个人整天想着怎样钻我的空子,觉得有空子可钻,他就会觉得做我的代理 有钱可挣;有钱可挣,他就会跟我走。 我求量大,求总体利润,不在乎一点一滴的得失。 ”

  张兆东渠道经营的第二个理论是让利经销商。“在产品质量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经销 商肯定是哪个赚钱卖哪个,那怕是让他多挣50元,他都会在多个牌子中主推你的产品。”方 正汉卡在几个品牌的汉卡中让利经销商最多,所以张兆东最后挣钱也最多。

  张兆东第三个理论是尊重代理。“和代理有矛盾的时候,我宁愿自己吃一些亏,也不让 代理吃亏,因为代理伤不得,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在从代理的口兜里掏钱。”

  方正分公司或者方正出版系统的代理来北京开会,张兆东会一头扎进会场,到处宣传汉 卡虽然不能和几十万一套的出版系统相提并论,但汉卡量大利润率也高,分公司和代理用汉 卡打日常的费用,挣零花钱最合适。“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时间,把一个分公司手中做排版系 统奖励给他的1万多元钱换成了10块汉卡,最后这个分公司在西南做汉卡做得最好。”

  即便是方正的分公司不愿做方正汉卡的代理,张兆东也不强求,更不埋怨他们,不对他 们发牢骚、发号施令。“现在我们好多专业公司来找我说,张老师你给下一个文件?要求分 公司强行推广。我就会对他们说,我当年做汉卡的时候,谁给我下过文件,别人愿不愿意做 你的代理全在你市场策划得怎么样。”当地分公司不愿代理汉卡,张兆东会亲自动手把当地 代理商都建好,把代理网络建起来,等代理商的量上来了,然后,把代理交给当地分公司去 管理。“我帮分公司把事前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交给它们来管理代理商,然后,按照汉卡的 销量给分公司提成,等于白送钱给分公司,分公司还不做吗?我们要求分公司做的只是发一 下货,有问题,第一时间帮助响应。”

  张兆东很自豪当年汉卡部和方正各地分公司处得关系最好。“分公司的人有事在北京办 不成,就到我们汉卡部来办,我们帮分公司在北京买好他们要买的东西,等他们来京时取或 者帮他们递过去。我们和代理有感情交流,我们不请代理吃大餐,但代理来北京,不进汉卡 的货也要到汉卡部坐一坐,高兴了提几块汉卡走。”

  就这样,张兆东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原来的几十家代理商迅速发展到了300多家,而汉卡 部自身即使是做到最鼎盛的时候包括司机在内也只有12个人。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张兆 东知道怎样让更多外面的人跟着他走,帮他做市场。在张兆东看来,汉卡部12个人的主要任 务只是忙市场策划和发货,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去经销汉卡。

  当年想把方正Super汉卡做起来,并不像现在想象的这么容易。当年风头正劲的巨人公 司一年用于汉卡的广告费就有上千万,而张兆东每年只有200万到300万广告费可打,三年方 正Super汉卡做下来也只用了1000多万广告费。宣传上,张兆东想到了要用北大这块牌子, 征得张旋龙和求伯君的同意,张兆东先是把金山汉卡的名字改成北大PUC汉卡,后来改成了 方正Super汉卡。

  在香港做过一年排版系统的张兆东,深知包装之于产品的意义,“同样的产品包装好与 不好就是不一样,在包装上花的钱是小钱。”所以,方正Super汉卡的包装开始是在香港印 的。方正汉卡的包装是方正第一次为产品做包装,出版系统按项目的方式做,所以,当时连 个包装都没有。

  张兆东执掌方正汉卡部的时候,汉卡部的资金周转是整个方正最好的部门,“并不是我 们多聪明,只是我们负责任,认真考虑什么时候该下订单。”由于张兆东太算计进货出货的 日期,所以总会有断货的时候。但有时候张兆东也会刻意地让汉卡的货处在似断非断的状态 。快没货的时候,张兆东就不出货了,他说:“对不起,过两天再来拿货。”张兆东明白, 这样一炒,容易把货炒热。张兆东曾经把方正Super汉卡炒到了只有汉卡没有说明书也能 把货卖出去; 炒到了中关村不少公司一抓进方正汉卡的货就挂出“方正汉卡到货”的牌子。“紧缺得 像供应什么稀缺商品似的,现在中关村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牌子了。”

  张兆东有些感慨,汉卡做得好的时候,整个科贸大楼就见张兆东他们把装货的纸箱拉来 拉去,汉卡部一辆崭新的桑塔纳拉货不到一年就把轮子磨平了。

  方正汉卡在经过1993年的3万套的辉煌之后,在1995年销量掉了下来。对此,张兆东心 里很坦然:“汉卡是个历史,在那段历史时期,我们把该挣的钱都挣了回来,这就足够了。 ”

  在汉卡做得最辉煌的时候,张兆东一个劲地叮嘱部下,也叮嘱自己:“汉卡部是汉卡部 ,别的部门是别的部门,不能因为汉卡做得好就在别的部门面前趾高气扬。因为商场上未来 永远是未知数,前面成功了,后面也可能失败,谁也不能每笔生意都赚。”

  张兆东经营方正Super汉卡有功,被提升为主管人事的副总经理。提升张兆东之前,张 兆东竟一点都不知道,他是在手下的婚礼上听到别人介绍他时,说下面请新技术公司副总经 理讲话,才知道自己被提升为公司副总经理了。张兆东从来不会因为他个人的原因主动找人 要求任何东西,“我觉得所有关于我个人的要求不是我考虑的事。”张兆东很欣赏张玉峰讲 过的一句话,“你个人的收入是你领导考虑的事情。”

安身立命

  方正有两面旗帜:张玉峰是“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王选是“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 。那么,作为方正总裁的张兆东该如何安身立命?“到现在为止我都不愿意当总裁,任何人 当总裁我都可以和他很好地配合,我觉得我这个人只适合当第二把手,做第二把手我能发挥 得更充分一些。现在亏得我们还有个董事会,有个董事长掌握大方向。”

  张兆东出任总裁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更没有急于表现自己,“以前的做法如果对, 就一定坚持。”冷静的张兆东“自己的半斤八两自己清楚”,虽然身为方正总裁,“但我不 是方正3000人里面最优秀的,也不是最聪明的,每个人在每个位置上都有机遇的成份。”所 以张兆东没有因为总裁的面子刻意地去改变什么,也没有因为自己是总裁,就要急于表现出 总裁的样子。手下写了一个礼拜的报告递上来交给张兆东看,张兆东会很老实地发出疑问: “我怎么改?我能比谁聪明多少?”只要是做事的大前提没有错,张兆东很愿意放手让部下 去做事,“无非是少赚一点,让人家锻炼一下没什么不好。”

  所以,处在总裁位置上的张兆东,不会因为自己是总裁就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聪明, “ 总裁也要犯错误,因此,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张兆东爱说的一句话:“逢事要大多数人 来议论一下;少数人来讨论一下;个别人决定一下,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犯错误。”

  张兆东到现在都不认为自己是企业家。“不是挂一个总裁的头衔就是企业家了,我充其 量只是一个比较努力的合格的企业管理者。企业家应该做到,任何一个环境、任何一个企业 交给他,他都有一套思路。”关于自己是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张兆东说:“优秀不 优秀还要看我今后做得怎么样,在某些领域,或者某些时候做成功了,并不代表今后永远都 是成功的。”

  张兆东总裁的领导方式不是控制,是引导。“公司里面不可能什么事情大家都感到平衡 ,因此,需要感情交流,需要人情味。”在张兆东看来,总裁这个位置的主要职责是协调。 “我不介意部下越权,本来该我干的,我没干,别人帮我干了,应该说是好事。只要能把方 正的事做好,至于谁是总裁,真的无关紧要。我希望他们多干,最好是我每天都去打高尔夫 球。”张兆东也希望有时间聊天、看报,“这说明我把部下都用活了,一个人再大本事能接 多少单子?肯定要靠大家。”

  但张兆东现在还打不成高尔夫球。“到了总裁的位置以后,我愁的事比高兴的事多—— 如何提高人均效益?如何使公司更有凝聚力?如何扩大现有业务的经营深度?如何理顺新 开辟的领域?如何使管理更严格、更科学?每年有10个问题,我只能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 没有想好的问题,我不会去动,因为有人喜欢只听领导的,只要总裁一发话,他就会跟着动 ,但是,如果连我自己都没有把问题彻底想好,就一定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外面觉得 方正很好,作为方正的总裁,我明白方正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要解决 。”

  当上总裁的张兆东明白位置意味着权力,但位置并不能天然地带来威信,威信是要靠自 己干出来的。“企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企业不挣钱一切都是瞎掰。王选讲‘成功 是失败之母’太对了,前面十年方正是成功的、辉煌的,后面十年是不是同样成功,同样辉 煌?这是我压力最大的事情。”挣钱,挣钱,挣钱,脑子里始终绷紧挣钱这根弦,张兆东这 种强烈的挣钱意识和张兆东的出身有关,张兆东在方正的10年,就是在第一线摸爬滚打、为 方正拼命挣钱的10年。

不挣钱一切都是瞎掰

  张兆东被张玉峰喻为“来方正最痛快”的两个人之一。

  办方正之前,张兆东和张玉峰同为北大教师,共过事,张兆东对张玉峰感觉很好。张玉 峰年龄和个子都比张兆东大,张兆东喊他“大张”。

  1987年,张玉峰邀请张兆东出任同玉渊潭合资的北玉新技术公司的总经理。当时学校放 假,张兆东正准备和系里一帮教员去河北鱼谷洞探险,张兆东对张玉峰说:“我可以和你一 起去办公司,但是这两天,我要出去一趟,我和人家约好了,不能不去。”

  张兆东当时没想到方正会办得这么大,“我真没有想很多东西,我只是想我要干一样新 事。而我原来从事的地球物理研究很难出成绩,因为这些研究要花很多钱,但学校又没有那 么多钱可花!”

  张兆东和系里谈要出来办公司,首先提出,“不要系里工资”,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从 办公司的第一天开始张兆东就树立了办公司要挣钱的观念。“在学校里不用愁收入、工资的 事,但一办公司,挣钱的概念就始终绷在脑袋里头,我要对手下的人有一个交待;要让他们 过得好一些,但不挣钱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人给你拨钱,要自己挣钱。”

  “从来没有办过公司,也不知道公司该怎么办”的张兆东一开始做公司就要做总经理, 当他摸索着先后做成了两个饭店管理系统后,1988年初,方正决定将北大派出的人都调回方 正,张兆东就将北玉公司交给玉渊潭方经营,自己回到了方正。

  回来后,张兆东什么职务也没任,跟在别人后面继续学怎样谈生意,等到1988年下半年 ,方正准备做照排系统的时候,张兆东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怎样做生意,“学了这么长时间 ,闻味也闻出来了”。方正第一笔激光照排系统的生意就是张兆东谈的,当时是1988年5月 ,用户是地震出版社,但没谈成。“我第一个谈成的合同,记不起来了,因为我从来不把我 最后负责签字的合同看成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知道在我签这份合同之前,已经有很多人事 先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会记住我没谈成的合同,第一个没谈成的合同我记得更清楚。”

  1988年7月,北大第一批包括现在的方正电子执行副总裁赵威在内的10个毕业生进方正 ,是张兆东给他们讲了怎么做生意的课。

  张兆东是方正出版系统在未名山庄召开的第一个大型展示会的总指挥。张兆东很瘦,但 那个会下来,几天没睡好觉的张兆东又掉了四斤肉。“那是方正照排系统第一次亮相,效果 满好,定单也来了不少。”

  张兆东从此被推上了经营出版系统的第一线。“那个时候做生意的兴奋点极强。我这人 从来不怕越权,不怕别人骂我。没人做的事,我只要能做,我都把它做了。”当时方正人比 较少,做生意,开票发货,管办公室,迎来送往加上用户培训,只要是张兆东碰上的事他全 要做。“我和晏懋洵一个人打算盘,一个人开票,每天清理一遍合同,搞清楚每个合同谈到 什么程度,都是些什么条件。每天晚上过一遍,第二天上班打电话催订单。”

  1989、1990年,方正和华光抢滩掠地,方正一个省接着一个省地开方正出版系统的展示 会,每次展示会,张兆东负责打前站,找方正出版系统的用户样板现身说法。

  张兆东的生意经是站在用户的位置考虑问题。“用户兜里有100万,你别想把100万全掏 出来,最好能给他留一点。设备配置够用就行,设备买回来,尽管东西很好,但用不着的时 候,每天看着都会恶心,别人还会怀疑他吃了回扣。如果用户一定要增加设备,我都会劝他 不够用的时候再买。”张兆东站在用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想做一笔生意交一个朋友。“用 户为我们做的宣传比我们自己的宣传效果要好得多。”

  以朋友面目出现谈生意的张兆东,当用户的钱差一点的时候,张兆东会最大幅度给他优 惠,不会让用户几十万元的系统因为差一两万块钱上不了。

  1991年,张兆东被派往香港一年开拓香港市场,尽管香港报纸对拿着护照说走就走的张 兆东等人的售后服务忧心忡忡,但张兆东他们当年还是卖出了20套系统。

完成任务

  在总裁的位置上,张兆东想的是做每件事都要对公司有个交代;在学校教书,张兆东最 害怕的是误人子弟;同时兼任北大地球物理系五个秘书(尽管张兆东也不想做行政工作,但 为了避免影响同事的提职和前程),张兆东把秘书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张兆东这种凡事认真 负责的态度,源自1968年到1973年他在内蒙建设兵团插队的那段经历。

  张兆东是他们家乡去内蒙插队的那一拨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从浙江老家出来的时候, 很多家长向张兆东交代,要他照顾一下他们的子女。受人重托的张兆东刚到内蒙就在黑夜中 找回了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跑出去哭的同乡。尽管他本人也很害怕内蒙荒漠中的黑夜,但是没 办法,谁让他是他们的大哥呢。很多时候,人在哪个位置上就要做符合那个位置的事,并因 此在这个位置上塑造了自己。

  在建设兵团,张兆东被安排做过很多工作,他当过通讯兵,干过机要文书,做过会计, 曾经是仓库保管员,看过瓜地,脱土坯盖过房子,种地割麦子更是份内的事,最让张兆东难 忘的是负责全连队100多人的伙食采购。这个工作让张兆东压力很大,曾经有一次下雨道路 不通,采购不来粮食,全连100多人吃了两天胡罗卜。每次去县城采购粮食,张兆东精神紧 张得像打仗一样。冬天张兆东坐在拉粮食的卡车上穿羊皮大衣都挡不住刺骨的寒风;夏天车 开慢一点,就会被蚊子咬得不行。

  被安排做那么多工作,张兆东的想法很简单:“踏踏实实干好交给我的每一件事,千万 不要让人在后面骂我事情没干好。事没干好是我自己的事,至于说那件事没让我去干,我想 去干也不行。”

  由于张兆东在建设兵团干得好,所以他年年都是五好战士。五好战士张兆东,1973年, 自己报名、群众评议、领导同意、考试上了北大。张兆东把在北大上学,看成是自己又换了 一个工作,需要完成任务。

********************

采访手记

  张兆东说他怕见记者,因为有时候,他也满敢说的,但他怕自己在总裁的位置上,说 得不恰当容易得罪人。“我个人得罪人没关系,但现在不是我个人的事情,要是因为我个人 出言不慎重,让方正得罪了谁就不好了。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形象,让公司少赚钱。这样不 划算,也没有必要。”

  从前的张兆东可不怕得罪人,方正第二次总裁换届,为了支持张玉峰,中层干部向学校 打报告说,如果不尽快解决问题,经营部要在7月1日放暑假的主意就是张兆东出的。张兆东 说他那个时候不怕得罪谁,因为那个时候他只代表他自己,现在不一样了。

  但是,张兆东还是想和我们说些实话。他说:“早知你们迟到,我还不如先去喝两杯酒 ,喝两杯酒,酒后说的都是实话。”我们说:“你现在讲的也是实话。”张兆东说:“酒后 实话更多一些,也敢说一些。”我们劝他就当是喝过了酒。

  张兆东哪里有什么时间喝酒,我们这个采访就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采访距现在差不 多 已经半年了,采访中断是因为证监会突然通知张兆东去汇报工作,他自然不能不去。 我们只采访了半个小时,当时张兆东说他忙得连眼都抬不起来了。现在张兆东每天工作12个 小 时以上,所幸的是张兆东身体非常好,在方正10年,张兆东只请过半天病假。张兆东的好身 体是在内蒙古建设兵团锻炼出来的,200斤的盐包,别人用肩扛,张兆东用手提。张兆东很 自豪,尽管他现在是快50岁的人了,公司里掰手腕,很多人都掰不过他。

  方正有很多金庸迷,张兆东自称是方正第一个看金庸书的人,“那是一本线装本的《射 雕》”,张兆东很喜欢郭靖的厚道。但现在尽管买齐了《金庸全集》,张兆东却没时间看了 。 张兆东怕见记者,还因为他觉得自己嘴笨,所以,尽管张玉峰把很多采访都推给了张兆 东,想树立张兆东的形象,但有关张兆东的采访并不是很多。张兆东觉得王选的言谈最有感 召,他很佩服“王选用很平凡的语言,就能把人鼓动起来。”除了佩服王选的言谈,张兆 东还敬佩王选的事业心、敢于用年青人和大的方向上看得很准。

  张兆东过去不是一个宏谈大论的人,现在也不是,他一直是在第一线为方正经营呕心沥 血的人,他每天考虑的是哪个单子能挣多少钱,而不是哪个理论在中关村更时髦,而且整 个方正都没有崇尚清谈的气氛。

  张兆东和张玉峰关系很好,他认为自己从张玉峰身上学到了为人、果断以及“大的原则 问题上绝对不让步,小的问题上稀里糊涂一点”。当年,张兆东经营汉卡,想为汉卡部创造 一个小环境,向张玉峰要政策,张玉峰对他说:“你别找我,交给你的事,你自己管,出 了 问题我负责。”虽然,张兆东自认不会给张玉峰捅漏子,但是他还是很感激张玉峰,他说, 没有张玉峰汉卡做不起来。张兆东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88年张玉峰第一次给他发奖金的情形 。拿着250元奖金,张兆东对张玉峰说:“怎么给我发这么多。”张兆东至今还愿意谈,公 司创办之初张玉峰到深圳去采购的时候,把财务上出款的签字权交给了自己的旧事。

  方正的领导集体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尽管他们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分歧,但在总体 上他们能够互相抬轿子,能够充分肯定和看到他人的价值。就像张兆东说的:方正成功的一 点是靠一班人努力,大家都能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在王选那里,我们听到了王选对张玉峰 、张兆东经营能力的肯定;在张玉峰那里,我们听到了张玉峰讲,王选对方正的贡献怎么强 调都不过分;在张兆东这里,我们听到了他对张玉峰和王选的佩服。

  张兆东给人感觉很温和,他说,他从来不敢向员工发火,也不应该向员工发火。“我可 以回家向我的女儿发火,但不能向员工发火,向员工发火失态。”但张兆东很怕下面的人都 不冲他发火。“如果没有人跟我发火,就没有人跟我反映下面存在的问题。”张兆东没事喜 欢跑到下面去,了解情况。

  问及张兆东是什么性格?张兆东说他自己都不太清楚,从外表看张兆东应该是一个韬光 养晦的人,但谁敢说张兆东在某些时候不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呢?就在前几天,张兆东还在从 成都到重庆的高速公路上飞车,车速达到190公里。就像人在哪个位置上就表现出哪种能力 一样,性格可能也要因事而定,而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能够沉住气,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寄语*****

被人占了便宜

  谁都不傻,无端地被人占了便宜,懊恼之余,下一件事一定是总结经验教训,发 誓下一次一定不在同一个地方被人占便宜。

  张兆东不是这样,他卖汉卡制定代理政策,发现有漏洞,如果这个漏洞无碍大局,就一 定不去想方设法堵住这个漏洞,而是让代理继续钻他的空子。张兆东的理论是:“让人家有空子可钻,他就会整天琢磨你,想着跟你走。代理都喜欢跟着我走,最终获利最多的还是我 。”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地世俗,一个人对众人有没有吸引力,往往就在于你能给众人多少便 宜占。做大事的人从来不去和人争小便宜;做大事的人会卖出破绽让众人争着占他的便宜。 至于大便宜,爱占小便宜的人是永远占不到的。这就是做大事的人为什么小事装糊涂,大事 不糊涂的原因。

  聪明和精明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让同你合作的人占你的便宜。精明的人工于算计,凡 事总喜欢考虑应该怎样做?怎样做自己最合算,利益最大。惟恐因为自己一时疏忽,原本是 自己的却被别人占了便宜;聪明的人逢事考虑怎样做才能把事做成,从来不从最理想的状态 考虑自己的最大利益,因为聪明人清楚,大家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时刻在盘算着自己能不 能多占一点。所以,聪明人从联合一班人做大事出发,把自己的利益公式调整为:所得的理 论利益——能吸引众人同你合作的便宜。这就是张兆东为什么在1993年能用12个人挣1个多 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