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

吴锡源扎实

吴锡源,1960年1月2日生。

1983年毕业于台湾工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技术系;

1983年~1985年,就职于美国王安电脑公司,任工程师;

1985年~1993年,在AT&TGIS台湾分公司工作,历任业务代表、专案经理、资深专案经 理、业务经理(负责商业系统部);

1993年至今,任职于3Com亚洲有限公司,历任台湾地区总经理、韩国地区总经理、大中 国地区总经理、北亚地区董事总经理。

  业内,网络公司成长的速度最快;业内,网络从业人员跳槽的速度也最快。吴锡源来北 京执掌3Com帅印不过三年,Cisco、Bay的中国掌门人却已经连着换了好几任,唯有吴锡源没 动,没有离开已经干了5年的3Com。

加薪50%也不跳槽

  吴锡源没有离开3Com,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跳槽一次薪水会升很多,也不是因为没 有人挖他(他说“几乎每个礼拜都有人来找我”),而是因为他打过拳,懂得要练真功夫必 须先扎牢马步。“有些人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遭一点挫折,就跳槽。在这个公司学十分 之一,到那个公司再重新开始学十分之一,这样学到的十个十分之一加起来也不等于一。因 为,个人在公司每个阶段所学到的内容都不相同,跳来跳去,所学的可能都是开始的那部分 ,而不能够深入。”“我自己可能不是一个杰出的人,但至少我很扎扎实实。”

  因为吴锡源觉得在3Com还可以学到新东西,而且在3Com也符合他现阶段的人生规划,所 以吴锡源不会轻言离开。“除非现在,我在3Com再也学不到东西了,我的人生规划发生了变 化,我已经下决心走不同的路,我才会离开,就像当年从王安到NCR、AT&T,再到3Com一样 。”“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外商来找我,薪水给我加50%,给我很多股票,公司也比我现在 的公司大,但我没有去。因为我去那个公司,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啊!薪水多,但钱再怎么 多,都不会嫌多。我不会为20%、30%、50%的加薪而走,我不是那样的人。我才40岁,路 还很长啊!”是不是扎实的人自然会想得长远?

  吴锡源不跳槽被人说成“笨”,跳槽也曾经被人说成“笨”。1993年,吴锡源从AT&T 跳到3Com的时候,AT&T当时在台湾有1000多人,是个很大的公司,而且吴锡源在AT&T也做 得很好,工作很舒服,而3Com当时在台湾只有3个人。但吴锡源考虑的不是这些,而是未来 。“我当时认定IT领域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网络,一个是工具软件。虽然那时候3Com很 小,一年只有4亿美元的生意,但3Com有方向,总裁目光锐利,产品也不错。我想我跟着大 潮流走总没有错;第二个原因是,到3Com,我可以当将军,做总管。不想当将军干嘛当兵? ” 

像直升飞机

  吴锡源的扎实不仅仅体现在跳槽与不跳槽上,更体现在他日常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上。

  吴锡源眼里有实力的人“像直升机”,“飞高,可以很宏观地看整个市场,拟订策略, 做出决策;飞低,可以卷起袖子干活,做什么像什么。”

  吴锡源欣赏以色列人打仗指挥官站在最前线,“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只有这样的队 伍才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对于“指挥官躲在防空洞里下达的命令”,吴锡源怀疑其正确 性,同理,吴锡源也怀疑“整天躲在办公室里”的总经理,能对市场了解多少?吴锡源称 自己是一个带着队伍冲锋陷阵的指挥官,打起仗来,他最早阵亡。

  吴锡源要做真正有实力的人,既要“飞高”,又要“飞低”,所以他每天工作至少要工 作 12个小时以上,而且星期六还要加班。今年大年初一,吴锡源没有回台湾一家团聚,而是留 在北京继续工作,留下工作的原因很简单——春节前,吴锡源一直出差,没有时间总结整理 ,所以要趁春节这段时间把工作补回来。吴锡源如此卖命地工作,并不感到很累。“假如你 热爱你的工作,工作对你来讲,就像休息一样。”

  3Com 9点上班,吴锡源每天8点半到单位,比他的员工早到30分钟,他要在9点之前处理 完40个E-mail,这样吴锡源对整天工作就有了一个计划和安排,然后,“我就可以找员工 去执行,这样才有效率。这是一个10倍速的社会,争的是什么?是速度和主动性。”

  “努力才能及格,要优秀,必需用心。”吴锡源对自己如此严格的要求,源自他母亲从 小对他的言传身教。

  吴锡源母亲今年67岁,不但还继续上班,而且是组长,星期六、星期天有时还要加班, 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模范员工。“母亲工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因为享受工作。”

  “是家庭让我认识到,勤劳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对工作负责,而不是对你的老板负责。 在马路上,遇到一块石头,我会想到这石头会拌别人的脚,我有责任把它搬掉,而不是回去 写一个报告告诉我的老板前面有一块石头,我不是记者。什么是Boy(小孩),什么是Man(成 人),区别就在 于有没有责任感。一个人有没有责任感,基本上从他的家庭教育产生,成年后,很难培养。 这就像一头牛,可以把它拉到河里,但是,没有办法强迫它喝水。”

  吴锡源所谓的“卷起袖子干活”,并不是自己一头埋进事务性工作中,事无巨细地做具 体的业务,而是花很多时间和心思把自己的理念、自己做事的方法及风格贯彻到每一个员工 那里去。“每次我教他们,不是给他们一条鱼,而是教他们怎么钓鱼。”

  在吴锡源看来,只有公司基层人员都接受了的战略才可能是公司的战略,因为“是公司 最基层的员工在支撑着这个公司,是公司的基层人员在实际干着公司的业务。如果是上有政 策下有对策,组织还是不健康,还是没有效率。”

  吴锡源13年爬台阶式的Sales(推销)生涯使他坚信,“人的智商之间不会有很大差别, 个人要达 到目标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好走,唯有靠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才可能成功 。”“每个Sales成功的方式都不一样,我是一步一步走的人。我认为,对Sales来说‘诚’ 和‘勤’最重要。天性懒,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

  “举例来说,3Com的生意是透过经销商来做的,是经销商在帮我们打天下,很多东西都 是经销商在教我们的Sales怎么去做,所以,如果经销商认为你这个Sales是一个信得过的人 ,你愿意给他们提供服务,经销商就会信任你,很多信息愿意和你共享,会把你当作铁哥们 一样帮。现在社会是‘打群架’的,一定要靠别人帮你‘抬轿子’,才可能成功,Sales靠 一个人的能力,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

  让经销商信任你,认为你在帮他,并不需要特别的聪明,也不需要名校毕业,只要‘诚 ’和‘勤’就够了。一个Sales要让众多经销商都认为,你在帮他,不勤劳是不行的,因为 你在做‘一对多’的工作。”

读《佛经》,没有创业的胆识

  不管是跳槽还是不跳槽都被人看成“笨”的吴锡源,从来没想到过自己去创业。吴锡 源心里明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老板。创业最需要的是胆识。有了胆识,没有资金,可以 想办法融资;没有人可以找人;没有资源可以找资源。“但至少到目前,我还没有走出去创 业的胆识。我没有这个雄心,我比较适合在大公司里面帮别人打工。”

  作为一名经理人,吴锡源的乐趣在于:看到自己建的队伍在逐渐地壮大起来;看到自己 制定的策略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破许多障碍,遭受一番挫折,最终获取成功,而且个人在这 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和其他经理人不同,吴锡源认为,一名好的经理人除了要具有好的决策能力、好的执行 能力以外,还要有一颗达观的心。“IT领域充满挑战,有高度的压力和做不完的事情,经理 人如果心里老是想着不好的结局和负面的事情,就会做不下去。”

  “我的办法是读佛经,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保持达观。”

  达观是不是消极?是不是精神胜利?佛是不是在教人消极?吴锡源认为不是,“佛并没 有教人消极,说佛消极是误解。佛是在教人‘无所住而生其心’。竞争的时候,手段必须执 着,但心不要执着,心要无所挂,不要太在意,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尽全力了,不成功就 算了。假如昨天晚上,和太太拌嘴,今天早上来上班的时候,就应该把它忘记。心不要“住 ”在那里。要学会怎么忘记。有时候,学会忘记比学习新知难。唯有学会忘记才能学会宽容 ,唯有忘记了,才能无所挂,唯有无挂,才能‘生其心’,使心‘灵活’,心‘灵活’了, 就能更好地做下一件事情。”

  尽管吴锡源嘴里的佛经很玄妙,但粗浅地理解,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无外乎是 我们常讲的“忘记过去,振作精神,重新开始”的意思。

  吴锡源挂的一副对联是佛经里的一句话“受尽世上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我 遇到过许多令我诧异、不解的事,但我比较妥协,我会想对策,而不是躺在那里抱怨。我不 喜欢我的手下跑来告诉我,我们的什么单子输掉了。我要的是一个经理,不是一个信使;我 不要听抱怨或者报告,我要你拿出你的对策。我们的单子输掉了,你有什么对策把单子抢回 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佛经还能让吴锡源心安,每天上班之前,吴锡源都要读一遍放在办公桌上的铜铸的一段 “心经”。读完之后,吴锡源感觉心就像“水放几个小时,渣滓会沉淀下去,上面比较清澈 。”吴锡源把他的“心经”拿给我们看,我们却怎么看也看不懂,更别提看了之后‘心如止 水’了。

  在高度紧张的竞争社会中,宗教的意义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它更多的可能是一 剂平衡心理的良药。连邦总裁吴铁对此曾经有过精彩的论述:基督说,人生而有罪,所以信 基督的人相信竞争中的不当行为也不算什么,只要能对上帝进行虔诚忏悔就可以了,等心理 平衡完以后,回到竞争中,可以再一次地弱肉强食,然后更虔诚地忏悔。”“佛”平衡心理 的手段是教你忘记。忘记痛苦,忘记不快,忘记恩怨。佛说,世界本来就是“空”,所以不 值得挂牵。

  即使每天都读佛经,吴锡源还是有着自己执着的目标。目前,他又把2000年实现营收3 个亿的目标提前到了1999年,并认为3Com在中国有资源、有机会达到这个目标,没有理由做 不到。网络公司发展很快,机会很多,但吴锡源认为,网络公司不会发展成为像IBM、HP、 康柏那样的综合性公司,网络公司的对手不是它们,网络公司未来威胁的是像AT&T那样的 电报电话公司。

角色分裂

  作为外企的总经理,吴锡源形容自己是双面人。“我的右手边是我的公司,一个讲究效 率,讲究计划,很现实的美商;我的左手边,是人情味十足的中国员工。我不能完全像美国 人,又不能完全像我的员工。我必须让我的公司感觉到我够专业,很讲效率,真的能够拿成 绩出来,我还要让我的员工了解到我仍然是一个中国人,有中国味,很讲人情。”

  这两个角色并不是总能够和谐统一在追求完美的吴锡源身上。“有时会角色分裂。前一 分钟,我还在和我的员工开会,我的思考逻辑是中国式的,这时,我老板打电话给我,我的 老板是英国人,他的思维逻辑完全不一样。我对员工不满意,心里很不高兴,我还要笑嘻嘻 地婉转地对他说。老外不是,不和你罗嗦,而且他问的都是数字问题,我必须马上回答, 马上解释,这个数字为什么是20,而不是25。”

  吴锡源认为自己所扮演的总经理角色,对3Com的贡献有两个:一是,保住了3Com在韩国 的生意,“本来3Com要关掉韩国的生意,我建议不要关,今天才会有在韩国这么大的生意” ;二是,在中国3年,“我没有让3Com丢人,3Com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网络供货商,中国占3Co m整个亚太区生意的一半以上”。

********************

采访手记

  吴锡源说话时的真诚神色,让人觉得是在听一个诚实的人讲肺腑之言。虽然采访一开 始,吴锡源就表示,知无不答,答无不尽,但采访还是在90分钟内结束了。结束的原因不是 吴锡源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我们认为写作的素材已经足够充分,没有必要再耽误他的时 间。临了,我们称赞吴锡源表达的能力很强,吴锡源却说自己属于不善言词的那一类人,我 们当时把他这种说法看成是客气。但等我们回来整理素材时,却发现,可用素材的确不多。 吴锡源的话的确很富有感染力,但写起文章来却很难展开。比方说,吴锡源讲,他的性格之 中除了踏实还是踏实,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记住,但要在这句话上做文章,却是很难。

  造成素材不够丰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吴锡源言谈之中嵌了很多英文的句子和英文单词 ,造成了我们理解上的困难。在我们看来,吴锡源的英文已经足够好,好到我们很多词听不 懂,也不好意思打断吴锡源让他说出其汉语意思来。但是,吴锡源现在每个星期六晚上还要 去上英文课,看E-mail遇到不懂的单词,还一定要去查,去记。他说他一天看90个E-mail ,只要是发给他的E-mail全看,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也是为了练习英文 。

  3Com公关李新梅看完正文的征求意见稿后评价说,文章更多地是对吴锡源谈话的记录, 希望我们能“总结提高”。“另外,吴先生那天和你们谈话是朋友式的聊天,有些内容太敏 感。”太敏感的内容当然删去,而“总结提高”的部分,我们又没有本事添上,是为素材不 足的第三个原因。

  真实的人生充满了矛盾,真实地描述真实的人生自然也充满了矛盾,只有机敏的解释才 能自圆其说。

  吴锡源不相信天底下存在捷径,但他思考问题的习惯却是:换另外一个方式来做,会不 会更好?“做每件事情,我一直相信存在着更好的方式。我这次这样做,下一次绝对不这样 做。连做数学习题,我都是这个样子,我不用同样的方法解题。”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去找更 好的方法,是不是在找捷径?吴锡源认为不是,他说,他在找更好方法的时候,花了很多的 时间和精力,并没有投机取巧。看来,吴锡源所谓的“捷径”是投机取巧的意思。

  1985年,吴锡源在王安公司做工程师。有一天,王安公司的一个经理找到他,对他说, “听说你很适合干Sales,我们也认为你适合做Sales。”吴锡源说:“真的吗?我从来没有 觉得我适合干Sales,我觉得Sales不学无术,耍嘴皮子的人才适合做Sales。”

  尽管,吴锡源当时认为Sales是“不学无术”,但他却动了做Sales的心。“我信了他们 的话,包括我的同学都说我适合干Sales,我为什么不相信他们说的呢?做Sales满好玩 的,能够交朋友。技术搞完了,搞一些别的工作,满不错。我很好奇。”

  吴锡源不但动了做Sales的念头,而且还动了离开王安的念头,“我要当Sales,我为什 么还要在王安?我要寻找可以培训我、教育我,帮我做架构、做蓝图的地方。因为,NCR可 以一年花200万台币培养我做Sales,我就没去HP,选择了NCR。”

  吴锡源总是花很多时间帮他的员工,他的员工说他太善良了,吴锡源认为,“这个人既 然我请进来了,就有责任帮他成功。”但是当我们问他,他的人是不是都不怕他时,吴锡源 却回答说,“可以不怕我,除非他认为他做得对,除非他认为他比我强。瞒我?我什么没做 过?”

  其实吴锡源是一个相当严谨、相当严肃、相当认真的人,并不像我们外表看到的那样谦 和。

  吴锡源大学毕业的时候,拿到了十二三个工作机会,所以,那时候他没有想到要再升学 ,但吴锡源没有丢掉看书的习惯。“我一个月要看七八本新书或者杂志。读书可以获取很 多新的观念,像换血一样。我要是一段时间没有念书,做事就会乱掉,会找不到感觉,失 掉信心。”

  吴锡源出生在台湾东北部,据台湾《天下》杂志的调查,那里是全台湾目前最适合居住 的地方,民风纯朴,风景秀丽,基本上是观光地区。在那里,吴锡源十分钟可以去海边,看 海、听涛、钓鱼、游泳;十分钟可以去看瀑布,洗温泉。“就生活而言,我不应该出来;就 工作前途而言,我不能老死在那里。”

*****寄语*****

比什么

  吴锡源可能真的不比别人聪明多少,但他一定比许多人扎实。吴锡源首先承认自 己不比 别人聪明,故订下目标后,不去多想投机取巧的“捷径”。当聪明人还在寻寻觅觅,讨论来 讨论去究竟哪条路是“捷径”的时候,吴锡源已经开始在行进的道路上扎实向前了。这种做 事的思路是不是真正的聪明?

  其实,最难对付的对手,就是像吴锡源这种树立目标后,扎扎实实地苦干,不达目的不 收兵的人。这种人遇到竞争对手,不和你比谁聪明,因为他清楚,聪明不起决定作用,工作 不是智力竞赛,他要和你比的是专心、用心以及耐心。这种人有韧劲,等得起,做同一件事 情,你一周投入40个小时,他就投入50小时,你增加到60小时,他可以一周70小时连轴转 。这是体力和心力的较量,聪明人陪不起,或者不屑奉陪。聪明人喜欢剑走偏锋,但再轻巧 、机智的招数,别人也可以学得会,故新鲜的路数可以一时,不可以一世。扎实的强大之处 正在于默默地积累,一旦机会来了,那种厚积而薄发的力量大山都挡不住。

  马晓春很轻灵,但碰上李昌镐就基本没戏。不是马晓春对棋的理解不如李昌镐,而是因 为他打谱的时间没有李昌镐长。在关键的地方,李昌镐就是要和你“刺刀见红”地拼算路, 你不应战,轻灵地闪开,势必要忍让。

  扎实和聪明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吴锡源扎扎实实地去寻找更好的方法,分明 就是建立在扎实基础之上的聪明。

  圈里面,不缺聪明人,可以说一个比一个聪明,所以当有人夸你聪明的时候,你一定不 要轻易地相信他是在赞美你;圈里面聪明人很多,究竟谁比谁聪明?谁也说不清楚,但究竟 谁比谁扎实却一清二楚。吃苦去干吧!即使你很聪明,也没有必要和别人比,因为很多时候 是聪明反被聪明误。